寶利通(Polycom)台灣區總經理 呂理正

 

與通路打交道時,除了彼此信任外,還要從大家都有利的角度來思考,創造出真成績來,讓企業、代理商、經銷商,共創三贏。採訪、撰文 /  林奐呈





對企業來說,產品要推到市場上,面臨的不只是產品好壞問題,而是「誰幫你賣」?這就是「通路管理」的課題。即使擁有優越的產品、強大的行銷宣傳和適當的價格,如果沒有充分運用通路,市場占有率絕對無法提高。另外,如何建設通路?建設好之後又如何維繫?成了我思考的重要議題。



我在接任寶利通(Polycom)總經理之前,台灣在視訊會議系統相關通路上的遊戲規則只有一個字:「亂」,這個產業好像還停留在民國60年代。那時的寶利通有眾多代理商,直銷、經銷都做,彼此間價格競爭激烈,不但利益衝突,還互相對打,導致許多代理商無法信任寶利通、不願全力推銷。



重建通路規則,避免惡性競爭



面對當時的困境,我採取的第一步是「清理戰場」。只留下一家代理商,不打價格戰,讓大家都有利可圖,有錢賺通路才會想繼續賣你的產品;我也告訴通路,遇到同業殺價競爭,統一回報給總公司。如此一來經銷商再也不用到處向各代理商詢問價格,造成總公司的調解困擾。



以前,很多下游經銷商因為怕案子被總公司吃掉、業績被搶走,有大案子都不敢往上回報。經過我一改革,經銷商們知道程序都是公開透明,原本被壓住或是藏起來的案子瞬間大量湧出來,整體業績當然提高。



接下來,第二步是「設立規則」。代理商是要負責推廣品牌的行銷活動或形象,沒有商品所有權,只是促成交易,從中賺取佣金;貿易商則是從廠商那購買產品,轉賣給消費者,賺取其中差額。過去寶利通底下的代理商把自己當成「貿易商」來經營,大量進貨、便宜賣,結果買了一堆不好賣的產品,導致庫存高達9~12個月。



在通路管理中,庫存是直接影響銷量的基本原因之一,過低或過高都會對企業造成不良影響。庫存太低,消費者買不到產品,通路因脫銷(意指產品銷售太快,在市場上暫時無貨可供應)損失銷售量和利潤,直接影響通路形象;庫存太高則帶來倉儲和資金上的壓力,影響回收款項。



對於寶利通的通路管理,我的策略是「由外往內、逐步進行」,整頓通路遊戲規則後,我接著幫代理商建立管理制度。視訊系統產品的屬性比較特殊,不是每個人都了解產品的功用、特色是什麼。為了讓代理商能了解產品的特性,我協助他們建立了專案經理制度,向客戶清楚說明產品的特性。



代理商可能不只代理一家的產品,各品牌間差異大、品項多。有了相對應的專案經理負責後,每種產品才會受到重視;另外,我還幫業務上課,教導他們如何談判、溝通,在推廣產品時才能事半功倍。



然而,高品質視訊設備的價格高,為了提高客戶採用的意願與信心,我還提供「試算表」讓客戶比價。客戶只要輸入每年出差人次、交通住宿費用,就能算出每年的差旅預算,這個金額通常高達數十、甚至數百萬。相較之下,客戶就能立刻發現,花幾萬塊採購一台視訊會議系統,絕對比讓員工出差節省成本。



因為改革的幅度太大,曾引起相當程度的反彈,但不這樣下決心,無法建立遊戲規則,業績也不會有所改善。


把市場做大,用績效說服通路



以前代理商都覺得總公司的人好遙遠,僅是透過電話、郵件溝通,根本無法了解通路間的弊病何在。



上任後,我直接跑到代理商的公司內,要他們清一張桌子給我,讓我在那邊辦公,就這樣過了半年,雙方開始互相了解,慢慢重新建立起信任感。當時我心想:「就算是拚著退休走人,也要跟你們鬥下去!」



但光只是信任還不夠,還要拿出真成績,看財務報表見真章。我在重新建立通路規則,讓貨盡其流後,原本堆積如山的庫存,半年內就通通賣完。代理商終於明白,我不是只為總公司說話,而是從大家都有利的角度來思考。



很多人以為,通路只是將產品、服務送到消費者手中的媒介。其實,如果能善用通路的特性,再結合產品行銷,不但可創造企業競爭優勢;對總公司、代理商、經銷商之間,也是個三贏的策略。


 


 


呂理正 Profile
寶利通(Polycom)台灣區總經理。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索諾瑪(Sonoma)分校學士與企管碩士,專長行銷管理,曾任賽門鐵克(Symantec)個人消費性產品事業部協理、上奇科技消費性產品事業處協理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阮家茶坊天空餐廳 的頭像
    阮家茶坊天空餐廳

    良心之味_阮家茶坊天空餐廳

    阮家茶坊天空餐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
    留言列表 留言列表

    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