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5歲從頭做 大塊賣出好口碑 2011年 02月19日 蘋果日報
報上常刊載,一般人突遇變故3部曲:
牽拖時機,窩在家裡,活在過去。此時,從小吃苦的人,最蒙福!
因為他了解,人生,就是起起落落的過程。郭聰達在中國,失去半導體事業,沒有一天失志。小吃門檻低,卻不能大意,考慮水煮比油炸健康;他還有企圖心,產品須能量產,通俗還得獨特。鎖定肉羹,標榜大塊;搭配麵,用古早竹簍煮,再從記憶庫,搜出以前吃遍山珍海味,牢記的滋味做小菜。他的「大塊肉羹」店,一開8年,在大龍峒賣出口碑。
採訪╱蔡佳玲 攝影╱張界聰
在台北,搭趟計程車,逛個夜市,若正值離峰:比如入夜的幽微時刻,運將、老闆若覺來客尚屬善類,十個有一二,開口道來,便是他宛如八點檔的輝煌過往。
大同區大龍峒夜市店家「大塊肉羹」,2月在街坊慶賀聲中,到花博新生公園美食區設攤。這店從鋁製料理台到餐桌,一概擦得晶亮;從小菜擺盤到調味吊籃,層層疊疊,像閱兵般整齊,還有各期《商業週刊》供人取閱,擺明是家不一樣的小吃店。
因為,54歲老闆郭聰達,曾是個貨真價實的「大老闆」。
工廠被抄 負債千萬
「很多大老闆都是美食家,黎智英、徐旭東若創業做小吃,也會比一般人做得好,因為他們要求多;對山珍海味有印象,會複製那滋味。」郭聰達笑稱。
他在1980?90年代,從事半導體業,很早便去中國設廠。「那時,增你強、禾伸堂還是小公司。」
不料,某年農曆七月十五,員工正忙著燒金紙拜拜,卻來了堆公安,以走私罪名抓人。他負責中國廠的2個弟弟被逮,機器、電腦帳冊全部被扣,「還有一堆後遺症:營救過程,一路要錢,填不滿!和我們有往來的客戶,他都去查,沒人敢跟我做生意,貨款也被扣住。」
回台求助,官方引介律師,「費用要700?800萬元,等於再把我剝層皮。」他說。「這種情況,你最好不要碰到,否則絕對要思考清楚:借錢,和你最親、最好的會借你,但最後拖累的,也是這些人。」
於是,2000年他決定放手讓事業垮,幾棟房子被查封,還負債數千萬。
多次創業 小吃再起
45歲,來到一無所有,朋友找他回中國管工廠,「但我認為,敗戰之將,還留在那圈子,是屈辱。」也有朋友叫他開計程車,「開下去,我人生大概只能這樣。」
「人,要認清自己處境!」他是窮苦家庭出身,創業無數次:擺攤、賣羊肉、做過八大行業,後來跑業務,知道客源,幾張辦公桌便踏進科技業,「是吃苦起家,回頭賣麵,沒關係!它有未來性。」
小吃,資金門檻最低,卻不能隨便,觀察「健康飲食是未來趨勢,所以要做水煮,不要油炸。」他企圖心大,「要能夠量產,像魚丸、肉羹。」
他看住家附近北投、大同區,說到滷肉飯,大家會想到鬍鬚張,要突破很難;麵,知名業者少,可以試試。
肉羹、麵的組合成形,符合「通俗」,但怎麼「獨特」?「科技業原則,不是大、就是小,不是快、就是慢。」所以,肉羹要大塊,且用CAS豬肉,裹少量魚漿把肉封住、冷藏,客人點才下水現煮。
醬料自製 嚴謹加分
麵,則用古早竹簍煮,繞成漂亮圓錐狀,淋上自調醬料。利潤好的小菜,搜尋腦海美食榜,只在1家老饕餐廳,吃過豬上顎,便賣這道菜,取名「天梯」。
「半導體生產過程,不容一絲疏忽。」嚴謹性格用到小吃,乾淨是最基本,他買來新鮮辣椒,從洗、打、調味,自製辣椒醬;餐具不用美耐皿,而用瓷碗瓷匙。2002年開賣,生意極差,1天只賣千元,SARS期間更沒半個客人。
「但我一直很有信心,沒想過設停損。」果然,他說中創業最難的一關:熬。慢慢經營出熟客,「很多細節:像醋怕陽光,所以我用紙包覆醋瓶。客人無法具體說出,但會在心裡加分。累積很多分,我們就跟人家不一樣,不一樣就不平凡。」
對於未來,他有中、遠期的餐飲造街計劃,但客人上門,他立刻起身開火,幫你煮那1碗50元的肉羹。有能屈能伸的勇氣,會否再有發達的運氣?對1個成熟的人生,後者已顯得縹緲、不實際。
今日達人
◎統一CIS打品牌
老闆要展店,第1步是CIS(企業識別)須統一,招牌從名稱、字體、店卡、到員工制服,都要好好設計。建議他以本店當中央廚房,肉羹要能冷凍配送;最好讓員工內部創業,如此技術純熟,理念也相通。若要找人合夥,得先擬契約書,將股份、薪資等規範清楚,這種契約不像租賃,市面沒有公定版,可洽青創會免費諮詢。